栏目名称
统计分析

改革开放40周年淮安消费市场变化

发布时间:2018-06-27    字体:【 大  中  】    【关闭窗口

 

今年,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。40年来,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,淮安市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消费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2017年,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7.09亿元,同比增长10.5%。我市的消费市场经历了从物资匮乏到产品丰富,从商品单一到琳琅满目,从样式统一到个性化发展的变化过程。

一、市场变化的特点

(一)专业市场从无到有。

改革开放初期,淮安没有专业的大市场,只有几个马路市场,多为露天市场,经营者多占道经营,妨碍交通,影响市容。从1987年起,我市相继建成布匹市场、五金市场、建材市场等,截至2017年底,我市已经有汇通市场、博德五金市场、淮安国际商城等18家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,这些市场的建成,方便了群众就近购买商品,进一步带动城市辐射能力。

在汇通市场做服装生意的王老板说:“我在汇通市场卖服装近30年,刚开始开店时,基本上没什么生意,现在店面扩大了,生意也非常好,对现在的经营情况非常满意”。汇通市场负责人丁经理介绍,该市场刚建成时,摊位少,每年成交额也不大,现在市场规模扩大,截止2017年底,市场摊位3700多个,年成交额达30多亿元。

(二)商场超市发展壮大。

改革开放初期,我市商业中心集中在西大街一带,基本都是一些小商铺,能提供的商品也非常有限,全市只有清江商场一家大型商场。进入本世纪,我市大型商贸企业加快发展,在淮海东路建成了一批全市有影响的大型商场超市,如新亚商城、金鹰国际、华润苏果等,在淮海路商业圈不断扩大的同时,以万达为代表的水渡口商圈也逐步发展壮大,我市形成了淮海路与水渡口两大核心商圈。

在健康新村居住的张阿姨告诉我们,以前小区周边没有大型的商场超市,购物非常的不方便,许多需要的东西还买不到,后来永辉超市、万达广场相继建立,购物非常的方便,需要的东西基本都能买到。

(三)消费档次不断提高。

改革开放初期,我市商贸餐饮企业只有“玉壶春”、“又一村”等在本地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。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,一些在国内外具有知名度的品牌企业相继入驻我市,进入本世纪后,国内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看好淮安发展前景,淮安新亚国际购物广场、万达嘉华酒店建成营业,一些知名品牌纷纷入驻,先后有肯德基、麦当劳、全聚德、星巴克、海底捞等,大型品牌的入驻,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档次,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。

同时,我市居民消费比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。1983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90元,其中食品支出264.4元,占消费支出比重达到三分之二,2017年,我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427元,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(恩格尔系数)为30.0%,达到国际富足标准,居民生活正向高质量迈进。

(四)消费结构持续升级。

改革开放以来,我市的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发展,消费结构不断升级。结构上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,形成了超级市场、大型综合超市、便利店、专业店、专卖店、仓储式商场、购物中心、连锁店等的多业态形式共同竞争的局面。大润发、乐天玛特等大型综合超市为我市零售业带来了新的零售业态、消费理念和经营方式。同时本土零售品牌也在蓬勃发展,江苏商联超市十多年来遍地开花,顶峰时期多达55家分店。近10年来,经营形式又发生了变化,电子商务快速发展,淘宝、京东、唯品会等网上消费平台也进一步瓜分零售市场份额。美团外卖、饿了么、滴滴打车、携程等也依靠节约、方便、快速改变着我市居民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。

二、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

(一)商业分布不均。

目前,我市的商业主要分布在淮海路和万达两大商圈,淮海路商圈的新亚、金鹰、花漾城,万达商圈万达广场是我市居民的主要消费购物场所,其他地区商业不集中,未能形成购物商圈。淮阴区只有大润发一家大型购物中心,生态文旅区目前暂无大型购物中心,只有正在建设中的吾悦广场,该区域居民只能到清江浦区或淮安区购物。

(二)知名购物中心较少。

我市已经建成并营业的大型商业广场较少,尤其是经营知名品牌商品的高端购物中心更少,像德基广场、恒隆广场、万象城等知名购物中心都没在我市建立经营,国际知名品牌不多,造成我市一部分高端消费者需求得不到满足,部分购买力外流到南京、苏州、上海等地区。

    (三)电子商务发展缓慢。

近年来,我市电子商务逐步建立并发展,但与其他地区相比,网络销售发展缓慢。 2017年,全市共有939家限额以上批零业法人单位,但只有53家企业有网络销售,占比为5.6%53家企业累计实现网络销售额67.79亿元,占限额以上批零业销售额比重的6.4%

撰写人:李元    核稿人:陆建国